建築師從何開始思考,又在什麼時候做出決定?
當他們心中浮現「完成了!」的瞬間,若將前後的設計成果並列對照,就能清楚看見其思考的軌跡。
本書深入探究 50 位建築師的頭腦世界,揭示設計者在嘗試錯誤中的研究手法。靈感的契機可能來自方法、關係、結構、空間、表皮、細部、社會、環境等多樣面向。透過對比思考中的模型或手稿,與那個「決定了!」的瞬間成果,便能窺見他們的思維軌跡。
例如,伊東豊雄在〈中野本町之家〉的草圖中,原本沿用傳統「軸線」觀念,但在某個瞬間,他意識到「軸」不再必要,空間因此變得自由而流動,內外界線重新被定義。那一刻,設計邏輯徹底轉換,建築語言也因此誕生。
青木淳在〈馬見原橋〉的速寫裡,則從「組合元素」的習慣中跳脫,忽然領悟到:「設計」並非單純形態或結構,而是回到根本——「設計究竟在做什麼?」這一覺醒,成為他往後作品的基礎。
從這些案例到更多建築師的故事,本書讓我們得以窺見創造的思考脈絡:設計的開始、迷惘的試驗,以及那個「決定了!」的確信瞬間。這不只是一本建築案例集,而是一場與建築師共同經歷的思考旅程。
【目次】
序言
●第1章 覺察思考方式
ch1:方法
青木淳 馬見原橋……「設計究竟在做什麼?」頓時理解的瞬間
中山英之 某高齡者照護設施改建計畫……「沒有」的東西誕生?──即興的方法
增田信吾+大坪克亘 起始之屋頂……反覆追問問題──為了創造未曾想過的事物
西澤徹夫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典藏品展示廳更新……調整中立性
北川原溫 芭蕾舞劇《One of a kind》舞台美術……嘗試自動技法
NOIZ Patterns as Time……將自然與人工、無數的圖樣凝縮的方法
古澤大輔 古澤邸……重疊多重提問去解題
遠藤克彦 大阪中之島美術館……在簡單中表現複雜現象
藤村龍至 昴保育園……不是功能主義,也不是直覺,而是歸納式的飛躍
古谷誠章 仙台媒體藝術館(方案)……洗牌──媒體館式建築的開端
●第2章 推敲物與空間
ch2:關係性
千葉學 工學院大學125週年紀念綜合教育館……從中庭到「縫隙」
山梨知彥 桐朋學園大學調布校區1號館……手工與BIM孕生的新自然
香山壽夫 東京大學工學部6號館屋頂增築……同時思考材料、形態與空間的瞬間
五十嵐淳 house vision……新「窗戶」的誕生
坂本一成 egota house Werkbundsiedlung……小型、緊湊單元與島狀平面
ch3:結構
大谷弘明 層疊之家(自宅)……繪畫的堆疊造就建築
金箱溫春 青森縣立美術館……描繪結構的故事與規則
原田真宏 XXXX……草圖轉化為幾何,結晶化之時
山下設計(基本設計)+Arup(協力) 東京水上運動中心……從「如何建築」而生的「抬升」、「四柱+平屋頂」與「屋頂隔震(質量阻尼器)」
ch4:空間
伊東豊雄 中野本町之家……軸線消失的瞬間
畝森泰行 Small House……專注剖面圖後看見與環境相連的尺度
前田圭介 つくし幼兒園食堂棟 forestaカランころ……如森林般變化的領域
長谷川豪 經堂之家……夢境般的現實
中村拓志 Optical Glass House……不斷堆積的建築
ch5:表皮
永山祐子 東急歌舞伎町塔……從表層思考「建築如何存在於此」
小堀哲夫 NICCA INNOVATION CENTER……在峇里島遇見的透光布料
日建設計 有明GYM-EX(舊・有明體操競技場)……不在標準規格中的80mm角材外裝
隈研吾 竹田市城下町交流廣場……關於結構與幕牆的哲學轉換
ch6:細部
宇野友明 高峯之家……如同素描般
安田幸一 福田美術館……從細部開始,以配置收尾的設計方法
●第3章 思索社會與環境
ch7:社會
平田晃久 太田市美術館.圖書館……決裂前夜
飯田善彦 龍谷大學深草校區……從大模型看見地區與大學的關係
金野千惠 春日台中心中心……從地域具體條件構築風景
ツバメアーキテクツ 鶴賀曾根保育所・養老院穿越計畫……將意識延伸至用地之外──社會構造的建築
山本理顯 葫蘆型示意圖……示意圖的發現與進化
內藤廣 紀尾井清堂……不要放棄建築
ch8:場所
長谷川逸子 湘南台文化中心……立起丘陵,邁向新建築
保坂猛 ほうとう不動……富士山與雲 ほうとう不動
田根剛 愛沙尼亞國立博物館……當一條線分成兩條時
佐藤尚巳 青山OM Square……人與車適度共存讓城市更有趣
宮崎浩 長野縣立美術館……引出場地的潛能
平瀬有人・平瀬祐子 御嶽山遊客中心〈山露台王瀧〉〈里露台三岳〉……作為索引的紅色屋頂與穿孔的框景
中川エリカ 桃山之家……仔細觀察街道如何生成並轉化為建築
大江一夫 Port House……同步平面與立面
比嘉武彦 櫻川市立桃山學園……搖籃──孕育孩子的迴廊
ヨコミゾマコト O市市民會館……異化效果
室伏次郎 球磨燒酎「藏」重建計畫……盆地、古民家景觀與幻之湖
久米設計 有明體育館……兼具獨創性與功能性的體育館誕生
ch9:環境
末光弘和 百佑辦公室……作為擴展發想的工具之環境模擬
能作文徳+常山未央 西大井之洞……穿越「洞」的溫暖空氣
作者簡介|坂牛卓(さかうし・たく)
建築師、東京理科大學教授。1959年生於東京都。1985年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(UCLA)建築學研究所。1986年完成東京工業大學建築系碩士課程,同年進入日建設計工作。1998年與伊藤博之、木島千嘉共同成立 O.F.D.A 建築事務所。歷任信州大學教授,自2011年起擔任東京理科大學教授。
建築思考的起點:50 位建築師的模型與手稿,設計決定的瞬間
建築スタディ発想の方法―デザインを決めた50人の模型・ドローイング
坂牛卓【編著】
学芸出版社(京都)(2024/06発売)
46判/ページ数 224p/高さ 19cm
商品コード 9784761528942
https://tinyurl.com/3d7ryac9
版權詢問+書稿申請:
賴春瑛 / Violet: violet@leeslit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