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本書不是一般的訪談集,而是一部以女性勞動視角切入的生命紀錄書。
書中的主角是韓國 1950–70 年代出生的女性——她們沒有名片、沒有頭銜,卻從未停止工作。
有人在凌晨四點就踏上通勤的道路,經營一家麵館二十多年;有人一輩子背負「家庭主婦」這個看似被動的稱呼,卻實際上是無數家庭的隱形支柱;有人兼職、打工、照護、家務、志工多重身分並行,真正的 「N 份工人生」。
社會曾經只給她們一個稱呼:「誰的太太」「誰的母親」。
她們的工作價值幾乎不被正名,甚至常被視為「沒有工作」。
作者就是想要翻轉這種觀點——
她們雖沒有名片,卻用自己的人生寫下最厚重的履歷。
這本書不僅採訪了數十位 6070 世代女性,還透過數據新聞與歷史資料,分析韓國社會如何長期低估女性勞動的價值,並從 IMF 金融危機、農村與城市差異、性別角色變遷,到現今女性主義興起,完整勾勒女性勞動史的斷面。
這個專題最初是新聞系列報導,曾獲得:
民主言論市民聯合「本月好新聞獎」
韓國記者協會「本月記者獎」
京鄉新聞創刊 76 週年大獎
之後在群眾募資平台獲得 1422% 超高速達成率,引發大量讀者支持與追加出版本請求,最終集結為這本完整書籍,並新增未刊載的照片與編排設計。
章節與故事亮點
全書分為 五條「出勤路」,每一條出勤路都串聯了數位女性的生命故事:
第一條出勤路:看清楚,這就是姊姊們的人生
1954 年出生的손정애(孫貞愛)女士,凌晨四點出門,經營南大門市場國數店二十多年。
她的人生是勞動與抗爭的縮影:即使遭遇無數難題,她從未退縮,甚至把自己的生活態度變成下一代的榜樣。
第二條出勤路:我們不是沒有工作
結婚後被稱作「家裡的人」的女性,她們真的「閒在家」嗎?
本章打破刻板印象,揭示從家務、照護、經濟支持到教育下一代,這些看不見的勞動如何支撐一個家、一個社會。
第三條出勤路:從重男輕女到女性主義
時代在變,母親一代的「隱形勞動」與女兒一代的「自我選擇」如何銜接?
這章節以母女對話為線索,探討兩代女性對工作的不同理解與共鳴,並藉由「Insight」專欄分析韓國社會性別結構的轉變。
第四條出勤路:農村女性的挑戰
在農村,父權結構往往更為僵固。
但女性並沒有停下腳步:從基層社區發展到自發組織,她們用自己的方式挑戰傳統框架。
第五條出勤路:仍在持續工作、學習的她們
七十歲仍勇於挑戰新生活的人,選擇單身生活重新起步的人,或熱愛音樂、愛上說唱的女性——她們以自己的方式定義「晚年」,以自己的名字為名片,自豪且熱烈地生活。
書中特色
深度訪談 + 數據新聞
每位女性故事都配有「Insight 專欄」,用統計數據和法律歷史輔助理解,呈現結構性的性別差距。
豐富媒材
除了文字記錄,書中還收錄全新照片與 QR 影片訪談連結。
充滿勵志能量
「人生不必辛苦活著,要快樂生活。」——這些來自受訪者的真心話,讓讀者不僅了解歷史,也獲得力量。
【經典語錄】
「世人或許不知,但我知道,你做了多麼偉大的事。」
「好好生活,不要辛苦活著。人生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長。」
「新的事物並不可怕,不會就去學。」
「誰都會遇到壓力,但做喜歡的事會少一點後悔。」
推薦給
關注 女性勞動議題、性別平等 的讀者
對 韓國社會變遷、6070 世代人生史 有興趣者
喜歡 深度採訪、生命故事 的報導文學愛好者
作者簡介|京鄉新聞性別企劃團隊
為製作性別專題《我們沒有名片不是沒工作過嗎》而組成的特別採訪小組。成員包括京鄉新聞性別編輯台、採訪記者、女性敘事檔案頻道「Flat」、數據新聞團隊「Dive」、攝影記者、影像 PD、校對編輯等跨領域人員。
自 2021 年 10 月起,他們走訪全國,尋找「沒有名片但一輩子在工作」的女性們,進行多次深度訪談與資料整理,最終將這些故事編纂成冊,成為本書。
我們只是沒有名片,並不是沒工作過!韓國女性的勞動生活史──她們的每一天都是支撐社會的隱形力量
우리가 명함이 없지 일을 안 했냐
경향신문 젠더기획팀 저 | 휴머니스트 | 2022년 12월 20일
296쪽 | 416g | 128*200*20mm
ISBN:9791160809350
https://www.yes24.com/product/goods/115997676
版權詢問+書稿申請:
賴春瑛 / Violet: violet@leeslit.com